gydtep
发表于 2021-12-31 13:32:18
其优势是基础架构的巨大新兴变化,它通过增加分布在世界每个角落的信息技术层来补充云。我们相信边缘AI会引发一场革命,就像云技术获得牵引力一样大。
gydtep
发表于 2021-12-31 15:30:20
在其他情况下,当在边缘生成大量数据时,在本地更新模型,然后将其子集反馈到云中以进行进一步优化可能更有意义。在对敏感数据进行推理时,开发人员还需要考虑一些隐私问题。例如,如果开发人员希望通过手机摄像头检测中风的证据,则应用程序可能需要在本地处理数据以确保符合HIPAA。
gydtep
发表于 2021-12-31 19:01:02
智能视频解决方案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用户可以设置某些特定的规则,系统识别不同的物体,同时识别目标行为是否符合这些规则,一旦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
gydtep
发表于 2022-1-1 14:58:32
上面这幅图详细大家非常熟悉,这是Peter Bourgon在参加完2017 Distributed Tracing Summit后发表的一篇博文,简洁扼要地介绍了Metrics、Tracing、Logging三者的定义和关系。这三种数据在可观察性中都有各自的发挥空间,每种数据都没办法完全被其他数据代替。
gydtep
发表于 2022-1-3 10:18:32
MyBase机制与上面的实例级别的交互产品的区别在于,在MyBase上面,给用户提供的是一台完全独立的服务器,可以是一台完全独立的物理主机,一台实实在在的物理主机,在购买完这台物理主机之后,可以在这台物理主机上面直接分配自己的数据库,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
gydtep
发表于 2022-1-3 12:25:44
篇幅比较长,约1.5万字。感兴趣的话,可以收藏下后面慢慢看。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启发,更期待能抛砖引玉,跟大家做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gydtep
发表于 2022-1-3 14:11:20
这样的回答很正常,毕竟这么简单、直接的问法,是很难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到用户的需求。
在产品经理的行业,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汽车被发明之前,如果你直接问用户要什么,他只能说“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09:40:16
所以,你在平台设计上,也要下功夫,必须能快速抓住用户,让用户迅速上手、接入、上线,帮助业务拿到业务结果。
如何才能做到“秒懂”呢?可以从“产品框架、术语体系、帮助指引、产品demo、统一交互”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12:52:35
后来,我们就对此做了大幅度的简化,能点鼠标的就不要让用户输字,比如自动填充各种名称和简介。此外,平台还内置一些测试数据集供用户使用等等。
经过一番简化之后,用户才能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全流程、非常有体感的demo了。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14:24:09
反哺和闭环,实现共同发展
如果一个平台只是单向的输出能力,而没有从下游获得反哺,没有形成闭环,那也不是个完善的系统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