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现象音乐之我见
晚上蛋疼写个感想!论坛里剩下点人,应该都是听着刀郎度过的青春吧 。。。刀郎音乐现象,我个人觉得有两个方面:早期:从2002年第一场雪开始,刀郎是第一个把音乐具象化的音乐人!
就是听他那时候的音乐,你可以立马在脑子里形成一幅场景,夜晚的风雪,路边的车站,草原上的女孩,车站的情侣,非常的具象化,非常贴近大众日常的情感生活!你可以完全可以跟着这个场景来听他的音乐,让人听起来很有带入感,也就是真正的声情并茂了!
但是所谓主流的流行音乐往往又很抽象化,抽象化,学院派形成了一股主流,把刀郎这种具象化的音乐排斥在外!
近期:发布的《山歌聊斋》,刀郎又是一个把音乐诗歌化的音乐人!
一直说诗以咏志,歌以传情。刀郎从具象化,进化到了诗歌化! 传情依旧,但是诗歌升华,又加上又是各种地方小调和传说故事,让人听起来很有探索欲,所以会有很多解读,每个人读到的可能都不同,互相碰撞,非常有意思!
但是主流的流行音乐圈又普遍达不到这样的文学造诣,无从评价,导致这些主流音乐人都选择沉默!
=======
我觉得这才是音乐吧~~ 听了网上的片段,感觉现在刀郎的唱功非常差,很多高音唱不起来,一到高音的时候就让和声唱,或者把话筒对向观众,,现在还到处开演唱会,无非趁着热度出来圈钱了。现在的国内网民,很多非常变态神经质,一说什么东西好了,就容不得别人发表一下客观意见,现在刀郎被封神,你如果在小视频发个不同意见的评论,马上很多很多人出来攻击你 过度消沉的音乐我不喜欢
听多了会抑郁 知道为什么广告法不允许出现 第一 这种字眼吗
因为争议太大了
冲动的惩罚,零几年听的时候还是初中生,那时这种歌曲的表达很超前,觉得不太合群。
现在觉得是人之常情,只是当时他的表达太过于真实、直接。
现在来听,不管年轻的时候有没有过深刻的感情经历,都会让人联想到那个年代的情感与追求。现在来回忆,都会有很多的感慨与遗憾。
回不去的青春,逝去或者未发生的种种,总会想着重来,但却只能是一直往下走。
如今站在中年的十字路口,除了用平凡安逸来掩盖成熟的负担,一面是从父母那边寻找孩童的影响;另一面却是努力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坚强依靠。试想一步步走过的三十几年时光,一段段泛白的记忆,一点一点的在模糊中逝去,而我们却很少会懂得珍惜当下,总是在逝去的时候遗憾感慨。
很多时候在想为什么青涩的年纪容易多愁善感?可能是因为对太多的未知,在幻想与现实的差距中恐慌。
但如今,我们这一代80后到了35+的年纪,更多的是对工作、生活乐趣的享受,只能说心态变得平和了,也更加容易满足了。
如果说现在这年纪还会善感,可能就是当自己第一次以家长角色站在台下;如果说现在这年纪还会有伤心难过,可能就是要开始学会面对离别。 扎堆跟风之势不可挡 刀郎年纪大了,高音上不去了..不服老不行啊。 搂着狗儿睡的猫 发表于 2024-10-20 08:51
听了网上的片段,感觉现在刀郎的唱功非常差,很多高音唱不起来,一到高音的时候就让和声唱,或者把话筒对向 ...
我反倒是认为现在的和声和编排,让刀郎的哥上升了一个层次,更加柔和,更加丰富!
至于唱功,年纪大了,高音上不去很正常,气都不足了! 刀郎,无可替代,
那些嘲笑他土的,自己一首原创没有,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 刀郎收到过很多香港音乐圈大佬的赞誉,
台湾的罗大佑也公开表示刀郎的歌,在大陆流行音乐中排第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