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qi1980 发表于 2024-6-13 13:40:46

常识如何筛选优质私募基金?(主观篇·上)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有朋友来问我们是怎么挑选私募基金的。考虑到这也许可以给投资者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所以我们打算花一些时间来就这个问题做系统性的回答,谈一谈我们的拙见,权当抛砖引玉。我们计划分为主观篇、量化篇和公募篇三部分。基于这样的方法论,我们未来也可能会陆续出专栏介绍一些我们研究过的管理人。欢迎大家来探讨。牛散最新查询网站https://www.simuwang.com/私募排排网依托私募基金数据库,为投资者提供私募行业信息、私募基金净值、私募基金排名、私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经理、私募基金产品等数据以及私募路演直播等服务,为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https://img0.baidu.com/it/u=3927055896,893835520&fm=253&fmt=auto&app=120&f=JPEG?w=1226&h=800

  写完这篇文章的长度大概在12000字左右,很多读者朋友不愿意读这么长的东西,所以我们把它分三个章节发布出来,尽可能不让读者感到疲惫。上中下三部分主要就定量分析基金业绩、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三部分做介绍,在第三部分我们也对此做了总结和一些提示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使用。当然也欢迎读者朋友们和我交换意见,多多指点。下面即进入正题。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们是搭配一个例子来示范的,但后来发现不太合适,后面找了几只基金也觉得不太合适,再想想找哪只产品适合些,后面会单独写篇小作文把这一课给补上的

  对于一家主观多头的私募基金,投资者应该拿到哪些材料呢?最基础的,应该拿到一份推介资料,应该听过一场这家私募管理人的路演或交流。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拿到代表产品的周或月净值表。推介资料中会包含这家基金公司的基本发展脉络,基金经理的基本履历,历史投资业绩,投资方法和理念的介绍,部分管理人还会有对于后市的展望等等,这可以帮助我们对于这家机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建立起基本的认知。但是呢,推介资料一般内容比较多,比较枯燥,很多投资人没有耐心读完看完,甚至有很多投资人连一两页的宣传折页都看不仔细。这会遗漏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应该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呢?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可以听一场基金经理或者是基金公司市场人员的路演,他们会把重要的信息讲解出来,投资人获取这些信息的效率会高一些。经过疫情之后,线上会议和线下会议都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投资人获得交流的机会是要比之前多了一些的。有兴趣的投资人一般还可以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那为什么还需要产品净值表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家管理人制作宣传材料的版式并不一样,提供的数据指标也会有差异,比如除了基本的年度、年化收益、回撤情况基本都有外,波动率、夏普比率、胜率、回撤形成天数、修复天数等等这些指标都被有意无意、或多或少的忽略掉了。而这些数据可能对于定量分析是有价值的,如果条件允许,拿到是比较好的。

  有了一些基本的工具和素材后,我们来说如何去筛选或者是评价。读者朋友们可以结合着分析框架图与下方的文字解读共同消化理解。框架图我们尽可能做了简化处理。

  框架图

  定量分析主要是就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做一些数据分析,得出一些定量化的结果,比如2022年收益率是多少,回撤是多少。定量分析的优点是客观、标准、具体,它能够让我们在同一频段内对话,能够让语言同一;定量分析的缺点在于因为它基于的所有数据都是过去的,而且样本特殊性比较高,对于未来的参考意义较为有限,即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如果只看历史业绩买产品,往往可能会高点接盘。定量分析的结果往往也会转化成定性分析的某一个结论,定量分析起到数据支撑和客观验证的作用。

  定性分析主要是就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基本情况,投资方法论、制度建设等一些难以数量化的内容做一些研究。定性分析的优点在于它所体现出的特征往往持续时间更长,有效性可能会更久,对于指导未来的投资参考意义会更大。比如,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易方达张坤在近两年的市场中表现并不理想,按照这样的业绩是不是应该有非常多的客户赎回呢?但实际上他的规模仍然维持在900亿这个量级上,这说明业绩并不是唯一的参照指标,很多投资人是因为相信张坤的投资能力、相信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而选择继续坚守的,这就体现了定性分析的重要性。拥有定性分析的能力能够让投资者在逆风期有独立思考、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底气和魄力。

  首先是收益部分。收益我们可以按照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两个部分考量。绝对收益一般我们要去关注任职基金经理年限、累计收益、年化收益、各年度收益、不同市场环境下收益等等,即兼顾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也需要着重观察基金经理在一些特殊时点比如市场大幅下跌的阶段或大幅上涨的阶段,观察他的防御能力和进攻能力。

  相对收益一般我们会关注不同时间段内产品同沪深300指数、特定风格行业指数的超额收益情况。比如我们会看成立以来、年度、特定时期产品较沪深300和风格行业指数的超额收益情况。它的隐含假设是投资人买一只产品应该要有超额收益,否则就不如买一个指数。选择沪深300指数的理由在于其代表了全市场质地相对较优的核心资产表现情况,特定行业风格指数主要是针对一些风格比较极致的基金经理,比如集中重仓某一赛道的基金经理。

  其次是风险部分。主要的风险指标一般有成立以来、年度最大回撤;波动率、夏普比率;回撤持续的时间、修复的时间;相较于0的周/月胜率,相较于指数的超额收益周/月胜率等。

  最大回撤用来描述一只基金在过去发生的最大亏损情况,即假如一位投资人在净值最高点买入基金,他发生的最大亏损是多少,用来评估极端风险情况,是衡量基金风险的重要指标。尽管过去不代表未来,但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如果历史最大回撤超过了投资人的可容忍范围,那需要谨慎考虑。波动率是对不确定性的衡量,也是反映风险水平的一个指标,波动率越低,投资人的持有体验越好。夏普是用来衡量基金每承担1单位波动所带来的回报率,是年化收益率与年化波动率的比值,越大越好。投资人一般要兼顾收益率和波动率。

  回撤持续与修复时间对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影响比较大,也反映了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反弹能力,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来说,应该加强对这一指标的重视程度,关注客户持有体验。关注超额收益的胜率,主要是来评估基金跑赢指数的能力和稳定性。如果稳定性比较高,那越有可能说明基金经理能力更强。

  第三部分是业绩归因。业绩归因主要是来深度了解基金产品的收益来源。主动管理的基金也是可以像量化产品那样做归因的。比如业内比较常用的业绩归因方法是Brinson方法,它把基金收益与基准组合收益的差异归因于四个因素:资产配置、行业选择、证券选择和交叉效应。由于投资者无法拿到私募基金的持仓数据,所以个人无法获取这个数据,基金公司是可以提供这个结果的。对于公募基金,可以使用部分基金分析软件获得。一般来讲选股收益贡献较多,代表基金经理能力更强。因为行业是比较容易用ETF基金来替代的。

  第四部分是业绩一致性。私募基金因为监管单产品200户的限制,致使管理人不得不设置非常多数量的私募基金,这就产生了业绩一致性的问题。业绩一致性就是你买的产品和管理人宣传的产品策略是不是一样的,业绩是不是相近的。

  一些管理人会有不同的基金经理、不同的策略、不同的产品线,在主观这方面较少存在自营和资管产品的差异。我们首先应该区分清楚你要买的是哪一个产品,同策略代表产品的历史业绩如何,同策略不同产品的业绩一致性如何,即过去的业绩是否有参考价值。私募导致业绩不一致的原因比较多。普遍会遇到的是:

  1、代销机构不同。银行和券商、三方代销的业绩可能会有差异,同一家管理人在不同渠道销售的产品可能因为在投资范围上、客群风险偏好上的不同而产生业绩差异。

  2、建仓时点不同。部分管理人会在建仓期设有安全垫或者是逐层建仓的机制,这里我们不讨论其利弊,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不同产品建仓期所遇到的市场环境是不同的,就会导致建仓快慢的问题,进而就会影响到后期的仓位情况,产生业绩差异。另外产品成立也需要时间。

  3、预警止损线原因。类似于第二点,同样这里不讨论利弊,很多产品会设置预警线,净值接近预警线时会按照风控要求建仓,突破预警线后还会进一步建仓,对于很多首发的产品,如果遇到了极端差的市场环境,那靠近预警线的概率会大很多,会给后面的基金操作带来很大困难。如果是接近平仓线,那产品就很难正常运作了。

  4、因多种原因造成的持仓差异问题。比如,有些账户规模不一,有些可以参与线下打新,有些不可以,有些规模恰好2个亿左右,打新贡献明显,有些产品规模十来个亿,贡献就不明显。当然未来随着打新回报的下滑,这个影响在下降。再比如产品参与定增、大宗,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

  5、交易公平问题。私募管理人需要管理多只私募基金,如果基金经理要买卖一只股票,他是先操作哪个产品后操作哪个产品呢?先后的差异可能会造成成本的差异,也会造成投资机会的差异。治理良好的管理人应该尽可能做到交易公平。

  6、产品申赎问题。申赎会产生在途资金影响产品仓位,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作用方向也不同,但会有影响。

  关于业绩一致性,投资人在购买之前应该了解这些信息,以免买后产生矛盾和预期差。在现有的规则下,较小的业绩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投资人只能是说在购买前了解充分些。

  第五部分是公募历史业绩。很多私募基金经理是在公募或券商资管或其他的私募等老东家做过投资的,即有历史业绩。在信息总体有限的条件下,早一阶段的历史业绩也会成为我们筛选或评价基金经理的重要参照依据。特别是公募期间的历史业绩,因为有更多、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对于掌握基金经理的特点会有更大帮助。我们主要是要看其业绩水平、持仓、行业分布、集中度、换手率、操作思路等等。

  以上即是定量分析部分的内容。有投资者朋友来问,我们要看多久的历史业绩呢?是更看重近期的业绩还是更看重早期的而业绩呢?我个人倾向于看基金经理完整的业绩,从他开始管理产品直至最近的业绩都要看。理由在于从中我们可能或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不同期间的业绩反映出了基金经理在不同阶段的思考、能力圈与水平,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演进过程。当然,随着时间的拉近,我们也会对即期的业绩赋予更高的权重,因为它更贴近未来。一般来说,我个人会比较看重近1年、近3年、近5年的业绩,此外兼顾长期业绩和短期业绩。

  好了,到这里主观篇·上的部分就告一段落了。

  感谢关注,以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识如何筛选优质私募基金?(主观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