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seow 发表于 2024-7-17 10:13:10

临床解“谜”:都是糖尿病,为何治疗方法各不同?




糖尿病,这个疾病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特殊情况和谜团。除了常见的1型和2型糖尿病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糖尿病;它们有些发病机制复杂,有些和遗传有关,有些与其他疾病相关,因此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最近,曜影医疗内分泌代谢及甲状腺中心陆续发现并治疗了几例比较特别的糖尿病,就让我们通过李慧医生的分享,一起来探寻“特殊类型糖尿病”背后的真相。

酮症风暴:2型糖尿病下的隐匿面孔

首先,让我们揭开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的神秘面纱。这并非一种独立的特殊类型糖尿病,而是一种起病急、症状严重的2型糖尿病亚型。

男高中生小刘(化名)今年18岁,高考前一周突然常感到口渴,喜欢冷饮且常常喝大量可乐。后因恶心呕吐来到曜影医疗内分泌代谢科检查,发现他的血糖>20mmol/L,诊断为糖尿病酮症。小刘属于肥胖体型,身高近180cm,体重约有110Kg,BMI超过34,还伴有重度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

通过补液、医嘱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至酮体消失后停用,后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等治疗,血糖达标后体重逐渐下降,脂肪肝、高血脂等情况也明显改善。

这就是一例典型的以酮症起病的肥胖性糖尿病。这类患者往往体型肥胖、起病急,以酮症为首发症状,有糖尿病家族史,但缺乏典型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证据。当酮症袭来时,患者可能面临严重的生命威胁。然而,及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由于此类糖尿病患者兼备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对其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需密切随访。目前,也发现一些年轻早发的该类糖尿病患者,与肥胖和高糖饮料有关;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减重,可以缓解甚至逆转病情。

MODY之谜:青少年糖尿病的遗传密码

接下来,我们探讨另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MODY糖尿病。MODY,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是由单基因突变导致的β细胞功能缺陷。

45岁的男性张先生(化名),超重。在他40岁时,被诊断为糖尿病,当时的空腹血糖呈现轻度升高,伴脂肪肝。追问病史,他的母亲和外婆都有糖尿病,属于三代共患,且发病年龄早。

虽然服用二甲双胍等口服药后血糖控制良好,体重也有所下降,脂肪肝明显改善。但,曜影内分泌代谢科没有放弃警惕,为张先生申请了MODY基因检测;后证实张先生为MODY6相关基因突变。

MODY在单基因糖尿病中非常常见,其显著特征在于:发病早,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β细胞功能虽受损但仍保留部分胰岛素分泌能力,且不存在自身免疫或胰岛素抵抗的迹象。

然而,MODY的临床表现与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存在相似之处,导致多数患者被误诊,从而低估了其实际患病率。据Thana-balasingham等研究报道,在45岁前确诊的成人糖尿病中,约有5%实为MODY,但高达80%的患者被错误地归类为T1DM或T2DM。

对于MODY的治疗,不同类型需要不同的策略。部分MODY患者仅需通过饮食和运动调整就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多数患者可通过口服药物治疗实现血糖目标,其中某些类型对磺脲类药物尤为敏感。然而,也有些患者对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反应不佳,无法有效降低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因此,正确的分子遗传学诊断至关重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线粒体之谜:母系遗传与糖尿病的纠缠

最后,我们聚焦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线粒体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具有母系遗传特点,常伴有神经性耳聋或其他相关内分泌疾病。

曜影内分泌代谢科姜晓华医生及时发现了一例这样的患者: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已经7年,且一直按照2型糖尿病治疗;因患者具有母系遗传史,且伴有神经性耳聋。

姜医生在了解病情后,及时安排他进行了线粒体相关基因检测。检测结果证实:患者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随后,医生采取针对性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控糖效果。

线粒体糖尿病的起病机制与常见的糖尿病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通过深入研究线粒体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内分泌代谢科医生可以为这类患者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特殊类型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判断能力。通过深入了解每种特殊类型糖尿病的起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医生们可以为患者“雾里看花,明辨真相”。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至关重要,而患者的积极配合和信任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治疗糖尿病,可不是一件小事!https://www.suh.cn/newsDetail?enEn=1&classify=0&channel=4&userAgent=PC&id=52555791443558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解“谜”:都是糖尿病,为何治疗方法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