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携手清华大学发布洞察报告
MET数字孪生“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中国能源转型进程按下了加速键。近日,施耐德电气联合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功主办“中国2060年碳中和:社会转型与绿色发展路径”专题论坛,并发布《中国2060年碳中和:社会转型与绿色发展路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创新性地将减碳方向聚焦在“能源需求侧”,全面展望了未来建筑、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的脱碳路径。
图片
《中国2060年碳中和:社会转型与绿色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旨在汇聚来自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和NGO的行业领袖、顶尖学者等重量级嘉宾,充分发挥生态圈的协同合力,从国家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战略视角,共同讨论中国迈向碳中和的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以及技术创新路径,助力“双碳”目标加速实现。
图片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表示:“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正在推动一场宏大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要求我们以创新为驱动,以合作为桥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更加绿色的未来。”
法国驻华大使馆可持续发展、能源、交通参赞Julien Boudet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一直是中法关系的支柱。本次施耐德电气与清华大学合作发布报告,正是法国在华企业希望为中国低碳化进程做出贡献的一个缩影。”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气候变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指出:“中国先进制造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是脱碳目标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清华大学与施耐德电气联合开展研究,从转型驱动因素——需求侧入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贡献。”
当下,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能源转型对脱碳至关重要。如何快速、高效推动能源转型成为产业新命题。报告认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需求侧蕴藏着巨大的减碳潜力,是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到2060年,中国约55%的脱碳总量将由能源需求侧转型贡献。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杨秀对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并指出,技术创新及代际转变是加速需求侧转型的两大引擎。技术创新带来了可扩展性、高度分布式特性及持续提高的回报率。同时,新一代人群更具创新精神、更具个性,以及更具有公益性,这将重塑整个消费者的行为和社会的政策。
通过对建筑、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丰富详实的数据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将推动脱碳进程,电气化和数字化是实现需求侧转型的两大途径。随着电力资源的日益丰富且价格逐渐降低,需求侧的电气化是一种必然趋势,电力在终端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预计将从当前的22%大幅提升至2060年的55%-69%。此外,数字化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能源需求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在工业领域,数字化有助于实现10%-20%的能源节约率,同时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突破,能效提升有望超过35%。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部负责人古月表示:“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应该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力度推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和赋能者,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数字化和电气化的创新技术和先进经验赋能企业,助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此次研讨会上,施耐德电气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夏学英女士还主持了一场圆桌论坛,多位来自宏观经济、气候政策研究机构,钢铁、电子、建筑、交通等行业和智库专家,就绿色转型政策、行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和实践、国际交流和合作、企业在减碳中的角色等话题展开讨论,提供了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和见解,共建可持续生态圈,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发展而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