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落伍者 返回首页

陈益兵的个人空间 https://www.im286.net/?92060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宜兴风采——龙背山森林公园风景区

已有 914 次阅读2015-6-17 08:52 |个人分类:旅游| 风景区, 宜兴, 公园, 森林

宜兴,那里风景优美,民风淳厚,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来来往往的车辆井然有序,路上的行人脸上都挂着微笑,人们的生活都很惬意。专业生产混砂机树脂砂混砂机树脂砂铸造生产线树脂砂再生处理设备树脂砂造型生产线宜兴市金力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就座落在这里。

 


这里有茶的绿洲,陶的古都,竹的海洋,洞的世界。那神秘的洞有很多,有灵谷洞、善卷洞、张公洞、西施洞等,还有阳羡湖、龙池山、玉女潭、龙背山山森林公园、宜园等风景区,还有徐悲鸿纪念馆、东坡书院、著名的数学家周培源祖居……。今天我主要介绍介绍美丽的龙背山森林公园。


龙背山森林公园总投资3亿多人民币,分历史文化区、植物园区、游乐园区、休闲娱乐区四个大的游览区域,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森林公园。穿过巍峨的龙背山森林公园牌坊,在花团锦簇的百余米花圃廊引导下,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组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的人造瀑布,这组瀑布由高5米,长178米的四组瀑布群组成。站在瀑布前,听哗啦哗啦声声不绝于耳的瀑布轰鸣,看飞流串珠水流汹涌而下所形成的动人心魄壮观景象,游客不得不惊叹这都市喧嚣中竟会营造出如此这般难得的景观。


乘坐环保电瓶车浏览一下公园的生态环境,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公园总面积5.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5%,是山丘型自然风景区。公园区内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古木参天; 龙背山森林公园 修竹婆娑,层峦叠嶂,林壑优美;苍松翠竹浓荫蔽日,潭池溪涧碧水清冽,它以独特的成因和优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群山叠翠,以一流的生态资源形成了山水风光,以悠久历史和优越的地理环境积淀着丰富的人文景观,砚池、双龙潭、梅影潭、镜池、凤池、缀星池等十数个潭池遍布公园各处,终年泉水淙淙,晶莹泉水汇聚成潭池,散布山间谷底。整个龙背山森林公园,湖光山色辉映,亭台楼阁交互,天然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良,一年四季溢彩流香。 
景区特色 
花园


公园的桂花园中种植了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多种桂花名种;杜鹃园内则种植了中鹃、西鹃、台鹃、曰本鹃等几十个品种;蔷薇园也品类繁多,引人入胜。几个特色花卉园其规模都在百亩左右,各园四季有花,次第花开,花团锦簇,可谓芳香四溢。园内蜂鸣蝶舞,鸟语花香。此外,园内还有桃园、梨园、板栗园、茶园等,连片种植,颇具规模。游客可入园采摘果实,亦可自己动手采茶制茶品茶,体味农家之乐趣。漫步于公园内,能感受到连空气中都氤氲着花草的芳香。 
名人馆


科教名人馆,历史名人馆,艺术名人馆“三馆”集中展示了宜兴自古至今各界名人,它们不仅是龙背山森林公园的文化游览处,也是陶都宜兴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一个历史缩影。宜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朝名公巨卿,鸿儒硕彦数不胜数。他们在缤纷的历史舞台上,施展文治武功,安邦定国的才智与抱负。宜兴古代举业兴盛,进士385名,举人920人,其中状元4名,榜眼5名,探花1名。宜兴人富有智慧和才干,共出宰相10名,将军7名。状元厅,将军厅,进士厅,群贤厅和侨寓厅等等特色参观厅,其中的名人事迹、故事和传说实在不枚胜举,许多杰出人物更是名垂青史,光耀千秋,在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龙背山森林公园林壑优美,苍松翠竹浓荫蔽日,潭、池、溪、涧,碧水清冽,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昔时,晋周孝侯在此射南山之虎,留下射虎亭、流杯桥;唐代宰相陆希声尝来石亭探梅,挥毫赋诗,寄畅情怀;宋岳武穆抗击金兵,在此筑岳堤,建谢桥;一代戏剧家,明末宰相吴炳于此筑室秉笔,留下《粲花五种》。 
其他


龙背山还有义牛、神虎、白螺等众多的民间传说和听秋轩、浮翠亭等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多少达官显宦、文臣雅士将此选作千古长眠之地,与青山碧水长守。公园在规划建设中,有计划地恢复一批昔时之景。 
游乐园在公园东侧,占地七万余平方米,主题项目有:过山车、大型观光览车、阿波罗飞船、攀岩、旱地滑雪场等19个大项目。可满足老、中、青、少年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需求,既集惊、奇、险,又富知识性、趣味性,可达健身与娱乐之目的。游乐设施堪称国内一流、安全、可靠。休闲区在公园深处,傍水依山,茂林修竹,接待面积2500平方米,内设咖啡屋、茶室等。设施一流,可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最妙处是竹林深处的茶吧,或品茗虑思,或朋友畅叙,别有一番情趣。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富有特色的各种景观,使得龙背山森林公园成了一座融观赏、教育、度假、休闲、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城中公园。 
由来


一说是相传在晋朝,宜兴出了一条蛟龙,经常发蛟水祸害百姓,其时,南山出了一只白额猛虎,也常伤人;加上一名恶少周处危害乡邻,宜兴人称之为三害。有一年这条蛟龙发了一次特大的蛟(宜兴人称山洪暴发为发蛟),大水一直淹到铜官山脚下,洪水退后,留下两个大水塘,各有三亩地左右大,久旱不涸,终年不竭,据传是蛟龙的两只前爪抓出来的。后来,蛟龙和猛虎被周处斩杀了,但这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冈形似蛟龙伏着的背脊,故称“龙背山”。


评论 (0 个评论)

论坛客服/商务合作/投诉举报:2171544 (QQ)
落伍者创建于2001/03/14,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落伍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落伍官方微信:2030286 邮箱:(djfsys@gmail.com|tech@im286.com)
© 2001-2014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191号

浙ICP备11034705号 BBS专项电子公告通信管[2010]226号

  落伍法律顾问: ITlaw-庄毅雄

手机版|找回帐号|不能发帖?|Archiver|落伍者

GMT+8, 2025-4-26 12:27 , Processed in 0.02650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