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dtep
发表于 2022-1-3 12:55:28
对于C端产品,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因为设计者和使用者往往是重合的。但对于技术平台类产品、B端产品,这两者经常是错位的,即设计者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用户。
gydtep
发表于 2022-1-3 15:06:34
只有这样,客户才愿意跟你多聊、深聊,只有这样,你才能捕获到有价值的信息。再加上,观察客户的具体行为和操作,就能捕捉到真实的需求,才能做到有所洞察。
gydtep
发表于 2022-1-3 18:03:33
换句话,也是手段和目的的问题——“浅层需求”往往只是手段,而“深层需求”才是目的。
举个例子,对于我们负责的金融视觉平台,有用户反馈“我需要模型报告”,即模型训练出来后,将一些“准确率、召回率、AUC之类”的指标,用图表的方式展示出来。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08:06:56
所谓“无我”的境界,就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时候,不能只考虑“我是谁、我有什么”,而要忘掉自己,去看用户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对用户最有用。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09:40:54
用户一打开平台的页面,就应该清晰地感知到平台能做什么,产品框架是什么样的,包含什么功能模块,模块之间的关系(包含、先后等),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等等。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11:00:53
而且,日后的运营活动也好做了,比如可以评比“十大研究员、十佳实验室”等等。
总之,在设计产品的术语体系,首先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其次,要尽量借助大家脑海中已有的概念,而不是直接照搬技术实现,或者生造新的概念。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12:31:19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平台的demo,一定要越简单越好,千万不要高估了人的耐心。
记得在金融视觉平台第一版全流程demo上线后,当项目组成员在具体体验时,才发现还是很繁琐,甚至要放弃。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14:09:22
因此,要做好、做大平台,需要跳出平台本身,以连接、全局、生态的思维来看。
如果让不同平台产生协同和连接,会产生“1+1>2”的效果。如果把封闭在平台内的“控制流、数据流”延伸出去,变成闭环,就会迸发出很多创新。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15:15:18
在这个过程中,标注平台只是输出价值、为智能化助力,自己并没有从智能化中获益。
后来,我们就考虑把这个链条形成闭环,即让打标数据训练出的模型反哺回标注平台,从而实现“智能辅助标注”。
gydtep
发表于 2022-1-4 19:09:10
所以,要把握好力度。
2 “滥用”与“违规”
上面提到的这些平台治理的问题,其实还不算太糟糕。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些需要高度重视和严肃处理的“滥用、违规”的行为。